凡星灿烂丨王晨琳:做科研道路上的探险家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022-08-19 11:00 浏览量: 2332

王晨琳,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情报学专业2019级硕士,连续三年专业第一,硕士期间发表五篇CSSCI、一篇SSCI论文,获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突出的科研能力为她的学术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年9月将进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攻读情报学博士学位。该同学也是2021年宝钢教育优秀学生奖的获得者之一。

回忆起在师大三年的研究生时光,王晨琳感到非常充实。大大小小的论文、课题、工作会议、备考面试交织在一起,她形容这像打游戏一样,主副本并行、关关克服。这些关键事项共同构成了这三年硕士生涯的重心——科研,她对此甘之如饴。

出于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和热爱,她不断学习并探索着。纵然芽儿的成长浸满奋斗的泪泉,但回忆只剩花朵的芬芳和果实的甘甜。她很庆幸自己的努力收获了认可。站在毕业的路口,她已下定决心,继续追逐科研的太阳。

#01

启程:无畏探索

王晨琳的科研决心是在一次次尝试中确立起来的。她认为做科研,建立起学科认同感很重要,积累学科基础知识,带着探索的好奇心寻找适合自己的土壤然后扎根。

和她聊起情报学专业时,王晨琳很主动地介绍:“情报学并不是大部分人设想的那种神秘组织的间谍工作。实际上,它是以信息(特别是公开情报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获取、利用、评估的交叉学科。”

王晨琳直言自己本科时还是一个对科研懵懵懂懂的“小白”,但在身边同学积极求学氛围的感染下,开始尝试参加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项目,跟着新生导师做专业项目,一步一步开始了科研探索。初次接触项目遇到困难在所难免,但她并没有退缩放弃,而是迎难而上。王晨琳笑着说,“那时面对研究无从下手时,我会缠着老师请求他们的帮助;新生导师黄崑教授教会我做读书笔记,学着从文献中找到感兴趣的东西并坚持做下去,一点点积累。”除了理论知识方面的积累,王晨琳还积极地在北师大图书馆实习,先后任职文献建设部中外文图书编目助理和信息服务部科研服务助理,“通过完成助理工作我深入了解了图书馆的各种电子和实体资源,也算是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在实操中进一步参悟专业理论知识。”

#02

指引:踏光而行

在科研道路的探索上,王晨琳并不是孤身一人。于她而言,那个为她一直点亮科研星光的引路人尤为重要。王晨琳感恩自己与导师刘晓娟教授的相遇,是导师的耐心指导让她能够对探索新知充满信心,“我的导师带着我参加了很多情报学领域的论坛和会议,在这些会上我得以接触顶尖专家们对于前沿领域研究的不同见解,也获得了与同龄人思维碰撞的机会,我的专业视野也因此变得更加开阔。”在导师的鼓励下,她抓住一次又一次的成果宣讲机会,不断自我突破,从内向害羞变得敢于表达。

导师对待科研谨慎、细致、负责任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王晨琳,内化为她自己科研态度的重要部分。王晨琳始终记着那个跟着导师为了国务院扶贫办某重大项目连轴转的夏天,全组加班加点,为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的来临做足准备。她记得那会儿,为了督促项目进度、吃饭也不忘工作的场景,“吃的很简单,没时间出去吃,就点的外卖饺子。老师亲自核对数据,端着外卖盒,对着电脑屏幕一口一个饺子,争分夺秒。”导师时常叮嘱她:研究没做成之前决不能掉以轻心,事情要一件一件做好。

#03

定力:人生如研

“科研工作需要我们深入分析社会问题,挖掘其背后的成因与机制,揭开重重迷雾。”王晨琳如是说。她感受到科研正如人生,科研经历中习得的谦逊与尊重也是其为人处世的准则。

王晨琳将所发表的论文称为“我的孩儿们”。从选刊、投刊、返修、打磨,直至发表,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她的认真对待和“精心呵护”。其中最困难的时刻,就是文章被接连拒稿的时候,“有的期刊会给你反馈意见,或者委婉地告诉你不符合它们这个阶段的选题,有些什么也不说就给拒了。”

这些挫折并没有击垮她,情绪调解过后,王晨琳又会重振旗鼓。“在不断被拒稿后,我更能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被拒绝)这件事。就像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认可你,人和人之间的三观、思路不可能完全相同。”她将这一次次的拒绝、挫折当作磨砺自己心态的机会,避免在已经失败的事情上反复纠结,而是不断反思,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听取他人的意见,帮助自己更好地前进。在日常生活中她也是如此:会和自己的朋友们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方而真诚地询问他人对自己的建议,见贤思齐、共同进步。科研与她的人生,相互交织。

#04

远航:无限未来

很多人说科研工作者要守得住冷板凳,王晨琳表示愿意将板凳坐热。关于未来,她准备在情报学领域继续潜心修行,用所学知识造福社会和国家,将研究兴趣转化为内生驱动力,将个人理想、能力与国家前途发展命运紧密结合。“We don’t know the truth, we should not judge.”这句话出自英剧《唐顿庄园》,是王晨琳一直使用的微信签名,也是她在科研求索中秉承的态度,“不知真相,不应妄断”。

选择读博做科研对她来说并不是某个人生目标,而是一种信念,一种继续探索的方式,她相信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bnuweixin-

文案:章雪晴

排版:孙诗涵

责任编辑:黎迁迁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