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孙永强教授荣获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2021-02-01 00:00 浏览量: 4344

2021年1月31日晚,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颁奖典礼成功举行。作为第一代计算机软件科研工作者,孙永强教授在计算机语言及其编译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被授予“CCF终身成就奖”。

孙永强教授,我国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和教育家,1931年出生于浙江嘉善市,195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历任清华大学讲师,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教授。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50余年,涉及编译原理、函数程序代数理论、软件自动验证、重写技术等多个软件技术分支,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会议发表论文百余篇,培养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方向博士30余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多项奖励。

二十世纪60年代,孙永强教授领导实现了国内首批高级程序语言编译器—911编译程序系统,为我国独立设计的中型通用电子管计算机系统的研制成功奠定了基础。经过优化和改进的编译器随后在我国DJS-5型计算机上安装,被国内十余家单位采用。为了推广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译技术,孙永强和陈火旺教授等一起撰写了《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一书,荣获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

改革开放后,孙永强教授对函数式语言的代数性质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提出了程序代数求解理论,在程序转换和程序正确性验证上取得了突破,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大科技成果,并于198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孙永强教授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函数式语言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自动综合和设计系统,该系统能根据功能描述自动生成脉动式阵列的逻辑线路图,成果于1993年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

孙永强教授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辛勤耕耘了50余年,是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其治学上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与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影响了莘莘学子。如今,他培养的学生大多成为各个单位的教学和科研骨干,其中包括2位两院院士及外籍院士,10余位国内外高校教授。

孙永强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奠基者,在学科发展规划、高层次人才引进、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以孙永强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工作者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学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稳步前进,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学子。

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授予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就卓著、贡献巨大的资深中国计算机科技工作者。该奖于2010年设立。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