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座谈会在景德镇陶瓷大学举行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2-07-12 00:09 浏览量: 2029

近日,由景德镇市委组织部、景德镇市委宣传部、景德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共同主办的传承与创新——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座谈会,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湘湖校区美术馆一楼会议室召开。我校党委书记李良智出席会议并致辞。景德镇市政协原主席黄康明,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吕品昌,党委委员、副校长吕金泉,党委委员、党委统战部部长陈丽萍,景德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志奇,景德镇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汪立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程步才以及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专家人才出席座谈会。会议由吕品昌主持。

会上,李良智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谢意。李良智指出,如何更好地发挥人才、学科、科技、平台等优势,深度融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是陶瓷大学正在积极谋划并深入推进的重点工作。“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精彩亮相,以突出当代性、国际性,兼具艺术性、学术性的文化品牌,让国内外艺术家和陶瓷爱好者深切感受并亲身体验到陶瓷艺术在景德镇这座城市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召开此次座谈会,就是希望进一步深化陶瓷艺术领域交流合作,更加广泛地倾听大家对未来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真知灼见和艺术心声。相信通过对话交流和深入探讨,必将对进一步促进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传承创新和繁荣发展,加快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在推动景德镇建设成为对外展示中国文化的新名片、讲述中国故事的新舞台、传递中国声音的新窗口等方面作出更加积极有益的探索。让我们携起手来,进一步加强交流、密切合作,共同迎接陶瓷艺术的时代挑战与美好未来,为陶瓷艺术的大繁荣大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景德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志奇,景德镇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汪立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程步才,景德镇市政协原主席黄康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郭文连,景德镇学院教授张学文,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李菊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舒立洪,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杨冰等11位与会嘉宾围绕景德镇陶瓷艺术传承与创新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杨志奇谈到,景德镇陶瓷大学是景德镇最高学府,也是陶瓷领域在全国的最高学府,参加这样高规格的活动,感到非常荣幸。此次双年展专业水准强,规格高,是一次国际盛宴,一是体现了传承与创新,展现出陶瓷艺术家们对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感受到科技和艺术,科技是工业文明硬实力,文化是软实力,从此次双年展作品中呈现出了两者的相辅相成,令人深受启发;三是展现出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特点,体验到中外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魅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全力做好各项服务,务实举措提升服务效能,开创人力资源助力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新局面。

汪立胜谈到,“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不仅有学术的支撑、专业的水准,也在试验区建设中搭建起了以陶瓷文化为载体的国际、区域间文化交流新平台。围绕助力国家试验区建设,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以及做好陶瓷艺术人才工作,提出三点思考。一是依托景德镇陶瓷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打造陶瓷人才培养平台,重点吸引陶瓷艺术家、收藏家、作家,以及策展人、制片人、拍卖人等陶瓷文化经纪人来景,创作生产陶瓷文化产品,大力发展陶瓷文化产业;二是聚焦陶瓷艺术传承和创新人才,提高人才培养集聚能力,打造一系列考古遗址公园和国家工业遗产项目,培育和引进文保、修复人才,大力实施非遗传承人队伍培养计划;三是做好陶瓷艺术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以各类陶瓷文化展演为载体,加强对陶瓷艺术研究的传播,提升陶瓷艺术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同时,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程步才谈到,长期以来,在一代代陶瓷人的不懈努力下,景德镇陶瓷艺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前,景德镇陶瓷艺术要发展和创新,就必须要把握住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方向,在讲陶瓷艺术发展与创新的同时,不能忽略传承的意义,努力从前辈已经达到的高度和境界中去感悟陶瓷艺术的力量和增益。一是进一步加大陶瓷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上展现新作为。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陶瓷文化遗产认定基本的标准和动态管理机制。二是在强化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上展现新作为。对民俗展示区的经营权、管理权等进行顶层设计,同时,规范各类市场行为,充分发挥市场化的经营作用。三是在增强多元文化的融合及创新上展现新作为。积极促成文化走出去和请进来,建设中国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中心,培养引进运营团队,广泛开展国际学术研学研修培训文化交流活动。四是在推动陶瓷产业创新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培育打造一批省级及以上老字号的手工制瓷作坊,推动手工制瓷集群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打造世界级的陶瓷文化创意中心。

黄康明表示,此次“双年展”完美呈现了艺术陶瓷的发展方向,是对陶瓷艺术发展的有效探索和呈现,此外,它也是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的一次生动体现,具有国家级水平,同时,也是把景德镇打造成为世界文化的聚散地,世界陶瓷艺术的风向标的初步实践。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传承不是照搬,创新不能忘本。作为一所大学,能够勇敢的承担起景德镇的陶瓷艺术的发展,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乃至于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是非常不起的,陶瓷大学主动担当了这一历史重任。一是建议地方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仅仅调动陶瓷大学和广大艺术家的积极性还是不够的,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扬名,应该是政府重视、高位推动。二是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办好今后的“双年展”,要多元吸收,扩大包容性,以开放的国际视野,兼收并蓄,包容多样,不断增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话语权。

刘远长表示,在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景德镇陶瓷大学等多方联合努力下,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向世人呈现了一场震撼人心、感人至深的视觉盛宴,是陶瓷艺术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就推动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一是要有信心,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支持双年展的举办,这不仅仅是陶瓷大学的事,也是整个陶瓷领域的事,更是国家的事,同时也要充分发挥陶瓷艺术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让更多人看到此次“双年展”的成果。二是形成共识,陶瓷不仅仅是解决温饱,而是要站在文化强国的高度,提升本民族文化软实力,加大对东方文化、东方艺术、中国陶瓷文化的学术和理论研究与推广,推动中国陶瓷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熊钢如认为,景德镇是国际瓷都,建立高规格的陶瓷艺术交流和展示平台非常重要。一是建议由政府牵头高位推动,牵头成立陶瓷艺术对外交流机构,重点打造极具包容性的陶瓷文化交流基地,逐步的把陶瓷文化陶瓷艺术的话语权、主导权争取到中国,争取到江西,争取到景德镇。二是在逐步加强学院教育的同时,要重视就业后的再教育。同时,要建立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有效激励机制,树立科学的评选导向,探索“能上能下”的大师评选和管理机制。三是保护陶瓷知识产权,确保陶瓷艺术家的合法权益,尊重陶瓷艺术从业者的劳动成果,同时,加大宣传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内容建设和口径管理,提升权威性。

郭文连表示,建议景德镇成立一个负责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专门机构,对景德镇陶瓷艺术长远发展要有科学的谋划和具体工作措施。对有国际影响力的,类似“双年展”之类的展览应持续给予经费保障。应该厘清景德镇陶瓷艺术传承、创新与发展的脉络和关系,对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定位要明确、布局要均衡,同时,我们要重视艺术家在本地的发展,特别是青年艺术家和景漂艺术家,应花大力气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给予他们创作场地、办展保障、艺术交流等方面的进一步支持,充分调动其在推动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张学文认为,正确看待创新的认识问题,创新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原则,要在真善美的导向之上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避免出现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事件;要搞清楚从哪方面创新,准确把握创新的角度与维度,在形式与内容上探寻陶瓷艺术创新的可能,同时也要加强基本功训练,要用手上的功夫,准确呈现自己的创新和思想;要对创作呈现的新作品、新工艺给予相应的激励与保护机制,特别是在专利申报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以此消除艺术家的创作顾虑,提高艺术家创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李菊生谈到,此次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专业水准高,极具当代性和国际视野,既让我们看到了陶瓷艺术的艰辛与庄严,同时也让人感受到景德镇陶瓷艺术前程的一片光明,进一步提振了对中国陶瓷艺术未来发展的信心。在传承与创新中,一方面我们要根植于传统,学习西方的文化艺术不能照搬,应注重结合,扩大包容性,加强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借鉴与吸收,推动景德镇陶瓷艺术走向世界,关键要将本民族文化作为陶瓷艺术发展的重心。另一方面学习中华文化经典,保护好文化基因,作为艺术耕耘者,不要忘记我们伟大民族文化的辉煌,历史的辉煌,在教育教学、学术研究、艺术创作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震撼灵魂的强大感召力,努力成为陶瓷艺术教育界的领头羊,把教书育人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生根之作。

舒立洪谈到,学校全面对接陶瓷制作、陶瓷经贸、陶瓷科技、陶瓷文化为一体的大陶瓷产业格局的目标是有前瞻性的。具体问题及建议:一是陶瓷大学很多优秀学子在外地发展,并成为陶瓷行业的领军人物,应加大毕业生留景创业的支持力度。二是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成功转化的有限,校地双方应下大力气组建科技工程及产业化创新中心,在共性关键技术突破方面开展联合攻关。三是大陶瓷产业格局应形成合力。现有机构各自为政,建议借鉴宜兴的行业管理经验。四是进一步汇聚大师名匠、专家专才力量,培养构建陶瓷行业人才梯队,形成行业领军人才高地。五是建议政府充分发挥“孵化器”作用,落实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加强科技、财政、投资、税收、产业、金融等方面的协同,为科技成果转化营造良好环境。

杨冰谈到,在陶瓷青花的传承与创新方面,青花不仅仅是一个画种了,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渗透在建筑、服饰、装饰、家具、雕塑、陶艺等各个领域,但大部分仍然是在继承传统,当前,艺术家们也在探索青花的新路,但还有很多模式没有突破。希望外来艺术家和景德镇的高校毕业生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一种新的面目,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非,引领新的审美方向。建议更加重视中青年艺术家在青花艺术上创新和探索。同时,进一步加强本地高校青花课程建设,为青花的传承与创新培育更多新生力量。

吕品昌在总结时指出,当今景德镇陶瓷艺术随着对传统艺术探索研究、以及不同风格流派艺术的影响而不断深化,使得陶瓷艺术发展在景德镇形成了一个空前活跃的局面,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形式内容表现手段和装饰方法的艺术作品。同时,景德镇的艺术家们也以一种包容的心态,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新的视野、新的语境看待新的艺术形式出现。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发展,从历史走到今天,是一个活化的传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就传统而言,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模仿,而是一种创造,是不断丰富与发展,是不断与时俱进的创新。当前我们进入到新时代,如何去看待、评价当代艺术,艺术家们如何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助力方面还大有可为,而在时代背景下,有思想力和中国风貌的当代陶艺,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方向。

出席座谈会的还有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周国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育贤,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唐自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舒惠娟,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涂金水,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家村主持人、陶艺家李见深,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师许国胜,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师高峰,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涂少波,以及我校设计艺术学院院长邹晓松,博物馆馆长赵传玉,我校曹春生教授、张景辉教授,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景德镇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副秘书长余剑峰等。座谈会前,与会嘉宾共同参观了“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景德镇陶瓷大学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