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人物在广西|张赞周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系
2021-10-26 21:39 浏览量: 2433

大家好

这里是党务君

本期的红色人物

大家快来看看吧

张赞周

张赞周,1908年出生,广西钟山县英家乡(今属清塘镇)人。1930年冬张赞周离家到上海求学,期间,张赞周接触到了进步思想,并且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一·二八”事变后,张赞周取道广州回到英家乡油榨桐村,在中共早期党员廖祥勋的秘密领导、策划下,张赞周先后发动了英家、燕塘和清塘三个乡的农民群众对民愤极大的土豪劣绅陈静波、大地主廖茂廷的公开斗争,并赢得了处决陈静波和“二五减租”的胜利。

1935年10月,张赞周等人在英家被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不久,中共英家支部成立,至此,贺州第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诞生了1941年8月,经中共广西省工委批准,英家支部升格为英家特别支部,张赞周担任英家特支的副书记,兼任英家支部书记。

1942年7月,桂林发生了“七·九”事件。广西省工委在桂林难以继续开展工作,决定迁到更安全的地点,钟山县的英家被作为首选地。省工委转移到英家后很快就恢复正常工作,一批外地党员也转移到英家隐蔽。当时,张赞周等人分别承担省工委机关内部的常规联系工作,这些机关均秘密分布在英家乡几个村甚至邻县的村里办公,联系工作之辛苦和危险非经历之人是不知道的。

省工委机关和外面来的同志撤退到英家以后,经济非常困难。少数同志虽然当了教员,却收入微薄,张赞周和英家党组织的其他同志到小市镇上开设酒铺、贩卖生盐,赚点辛苦钱给组织上用。

随着省工委迁到英家,到英家工作和汇报工作的党员渐渐多了,这些人的求职(做掩护)和食宿问题很棘手,张赞周利用各方关系,妥善安置省工委人员的工作。通过地方绅士介绍,张赞周安排了部分人员先后到英家附近的小良村、黎家桐教私塾。从外地转移到英家的同志很快有了立足点,也有了公开的职业做掩护,他们安顿下来并迅速开展正常工作。

凡是到英家找省工委汇报工作的同志,他们的食宿和回去的路费,相当一部分都是张赞周设法解决。为尽地主之谊,张赞周做了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在百般节俭筹钱支持党的工作的同时,张赞周还利用自己替父亲管账的便利虚报收支情况。以“抠出”部分钱做党的活动经费。对于因汇报或请示工作而在英家停留数日的同志,张赞周安排他们躲藏在自家房屋后面的马头山岩洞里,张赞周和妻子晚上去送水送饭。据粗略统计,这个小岩洞先后躲藏党员200人次,被誉为当时广西省工委的“秘密招待所”。

1943年9月,为应对国民党特务在桂东地区公路沿线对钱兴的疯狂搜捕,张赞周几经周折,又为省工委机关找到新驻地——。1944年9月日军入侵钟山时,为防止日军可能造成对省工委的破坏,张赞周再次为省工委机关找到临时转移点燕塘镇的黄宝村。

1947年6月5日,英家党组织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了省工委关于在全省举行武装起义的决定,在中共桂东特派员吴赞之和张赞周的带领下,震惊广西的英家武装起义爆发了。起义者打下了国民党英家乡公所,缴获步手枪12支,开仓分粮3000多担,取得了震动四方的英家起义的重大胜利。英家起义是英家特支的功劳,也是张赞周无数心血的结晶,英家起义打响了解放战争时期在广西武装起义的第一枪,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为党组织后来在广西各地开展武装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赞周继续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党的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20年4月23日,张赞周逝世,享年94岁。

本期的红色人物

就到此结束了

铭记前人

不忘当下

我们下期再见

图文|新华社(侵删)

排版|学生党务工作中心刘铠宾

编辑|学生党务工作中心 潘承琳 宾胜兰

审核|学生党务工作中心

责任编辑|黄苏宁

关注旅院先锋

发现更多精彩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